开展海参良种选育、苗种繁育、健康养殖技术等相关研究,构建了首个刺参亲本资源库和完善的良种选育平台,选育出具有抗逆、耐高温‘高抗1号’刺参新品系;建立了刺参池塘、工厂化、吊笼、网箱等几种养殖模式及其养殖技术工艺;设计完成了海参养殖附着基、饲料消毒仪、病原检测试剂盒、设施装备等技术革新。率先系统性完成鲆鲽类和海参疾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防治技术研究,研发30余种水产疾病专用药品,构建了疾病防控技术体系,整体上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疾病控制技术属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北方水产疾病远程诊断中心”和专业化水产医院,实现异地会诊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型技术服务,获得青岛市侨界十大杰出人士、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服务与推广标兵、黄河三角洲学者、江苏省双创人才等荣誉称号。
廖梅杰,博士,1981年04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刺参良种选育和健康养殖相关研究。长期从事刺参良种选育、刺参抗病机理解析、刺参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刺参弧菌抗性相关基因筛选与表达研究”、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项目“利用浒苔生产海参饲料的技术工艺及养殖应用”等课题6项,参加了863计划“高值海珍品良种选育”、国家支撑计划“海洋水产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1部,获得农业部农业科技奖二等奖2项,海洋局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将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张正,男,1979年5月生,博士,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海水养殖病害临床防控技术及健康养殖工艺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海水养殖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学、感染微生态学、临床防治技术及健康养殖管理等方面,涉及种类有海水鱼类、甲壳类、刺参等多种经济动物。
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开发专项、山东省和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福建省科技厅重大专项、中央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企业横向等10余项各类课题,累计发表文章4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4项,发明专利授权19项。
荣小军,男,1980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
主要从事海水养殖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十多年来,专注于刺参流行病学与临床防控技术研究,发现了养殖刺参5种新的病害,完成了7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研发了中草药药物并进行了临床防治;运用分子微生态学技术,研究了刺参细菌性疾病发生的感染微生态学特征,筛选出刺参肠道和养殖环境中的益生菌,开发了微生态制剂产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项,至今,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1部,获17项专利授权(第一发明人5项)。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2),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4)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6,10)等奖项。
李彬,男, 1984年10月出生,硕士,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刺参健康养殖与生态学相关研究。先后参与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了海参养殖池塘周年的微生态变化规律,从微生态学角度分析刺参冬、春季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发现了一种能够引起刺参疾病的新病原菌,确定了该株细菌的致病性;完成了不同盐度、温度、细菌浓度等单因素试验对刺参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并利用正交试验完成了不同环境条件综合因素对刺参肠道菌群及免疫力影响;完成了20余次水产动物病害防控及健康养殖相关培训,积累了丰富的海水养殖及病害防控经验。在国内外期刊发表10余篇与水产病害相关的科技论文,获得发明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
陈贵平,男,学士,1958年3月出生,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刺参苗种繁育和健康养殖工艺相关研究。从事刺参相关研究30余年,建立了刺参亲本运输关键技术工艺,协助完成刺参的生殖周期及产卵习性研究,建立了刺参人工刺激产卵工艺,协助建立了刺参稚、幼参高密度及大规格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方法;围绕池塘养殖和浅底播养殖模式,开展了新型附着基研发、水质和底质调控、饲料制作与投喂相关技术工艺研发,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发表文章21篇,参编专著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