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患病常用诊断途径和防治原则

发表时间:2017/12/12 00:00:00  浏览次数:237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众所周知,虾病难治,重在预防。一旦发觉对虾稍有异常,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控料并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的原则,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从而让对虾尽快恢复健康。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常用的一些诊断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了解虾苗放苗密度,养殖天数,规格大小,投饵量和日常操作。数据要详细记录好,有了这些数据,就能知道虾的大体状况如长势快慢、摄食量多少、生长速度是否正常等问题。
其次,观察。主要有水质和对虾两方面。

水质包括:水色,水体透明和浑浊程度,黏度,藻类有无老化,池子排污情况。还有一个我个人认为很关键的地方是要看水中随着充气而被翻腾起来的粪便状况:长短、粗细、是散状还是粘连、以及颜色。

对虾方面:对虾虾的行动状态,虾须、虾足、虾体颜色是否正常,规格大小是否均匀(很多问题会集中在偏小的对虾),有无蜕皮不遂或不蜕皮的状况。肝胰脏大小、形状、颜色是否正常。肠道的颜色、粗细、是否弯曲,有无空肠、断肠,粪便情况,以上情况需详细记录。

浑浊水下摄影机对虾养殖池内实地拍摄

然后,要借助仪器进行检测。例如水的理化因子和弧菌数量等,利用显微镜观察判断,能更好的帮我们了解问题。如肝胰脏的损坏程度,肝小管和肝细胞的状态,肠道损伤程度,肠壁细胞的脱落情况等,这样更能准确诊断和治疗。
最后还需要了解过去和近来的具体管理操作,以及苗种是否有问题(苗种有问题在养殖前期就会体现出来,如死亡率高、生长缓慢、苗大小规格差异大等)。
 
有了上面这些数据,通过整理、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疾病的类型,找到致病的原因(内因和外因?环境?),最终得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预防和治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调水,确保各理化因子在适宜水平。
对于水质方面的问题,核心一定要维持稳定,尤其不要倒藻,因为一旦倒藻,环境就发生大的改变,水体内毒素迅速积累,对虾产生应激,发生倒藻后,可随时使用TN调水王迅速改水,快速形成水色,降低池水透明度,保护池塘免受大型有害藻类的大量滋生。TN调水王作为藻类营养剂,用于水产养殖池塘早起肥水,使池水单胞藻快速繁殖,形成良好藻相和水色,从而提高池水的自然生产力和饵料报酬。能使池水马上形成茶褐色,保持约20~30天,降低池水透明度和遮蔽阳光照射,抑制硬毛藻、金膜藻、浒苔、水云等有害藻类的生长;同时减弱强光照射,降低夏季高温期池水的温度,使鱼、虾、参安全度夏。另外,稳定池塘生态环境,池水免受高温作用,防止池底藻类死亡、腐败和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使用塘宁控制水中的有害菌。塘宁属于绿色水产消毒剂,只杀菌,不伤藻,安全无毒无刺激。此外,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池水的排污一定要好。



2、改正错误认识和操作。
需要改掉陈旧和片面的观点,避免操作存在疏漏或马虎,将理论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切忌盲目攀比。
3、分清主次,找准主因。
例如虾肠道有问题,还要看肝胰脏有没有问题,如果肝胰脏没事,就只需调理肠道,如果肝胰脏有问题,应该先调理肝胰脏,肝胰脏调好了肠道的负担自然就小了,调理起来就相对容易许多。这里重点说一下,肝胰脏如有问题应准确诊断,如果肝胰脏损伤程度严重,就应该推断虾未来几天死亡率和用药价值,以免出现用药无效而浪费成本。
4、给药途径。
由于药品难溶于水的特性,药品即使跟饲料搅拌后投喂于池塘,中草药和抗生素等药品的溶失率会非常高(高达30%-40%),最终导致达不到疾病防治的用药量。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研究员经过多年的研发,终于研制出一款高效,无毒,纯生物粘合剂——生物藻胶,提高药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利用率,使药品直达动物肠道,提高防治病害成功率。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  电话:400-689-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