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病很可怕?是你不了解这些吧

发表时间:2018/09/05 08:23:16  浏览次数:2982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弧菌并不特指某一种细菌,准确来说是弧菌科和弧菌属。弧菌科有五个属,分别是弧菌属、气单胞属、邻单胞属、发光杆菌属和水栖菌属, 目前弧菌属共有37个种,其中已明确有12个种具有致病性,包括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等。弧菌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常作为致病菌引起疾病的爆发流行。对虾养殖中常见的弧菌有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及鳗弧菌;弧菌属细菌能引起对虾弧菌病,且目前仍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
弧菌的危害:

在养殖中,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条件恶化、对虾抵抗力降低时,弧菌就会乘虚而入。目前大量的科研数据以及市场一线数据均表明,对虾偷死、肠炎、生长缓慢、白便与弧菌存在极大的关系弧菌对对虾的感染,表现的症状主要有黑鳃、褐斑、红腿红尾、黄鳃、甲壳溃疡、肌肉白浊等,且常伴有细菌性败血症。

弧菌发病原理:

哈维氏弧菌
致病机理:主要包括吸附和侵入宿主组织,从宿主中摄取大量的铁元素,通过分泌溶血素、蛋白酶、磷脂酶及脂多糖损伤宿主的组织器官等。

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初期幼体活动能力减弱,游于水中的中下层,糠虾及仔虾弹跳无力,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身体发白,濒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育苗场中最常见,尤其到了仔虾阶段。

溶藻弧菌
致病机理:主要取决于宿主,宿主所在的环境、菌本身之间的关系,致病过程包括粘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一系列过程。致病作用主要通过在其侵袭和增殖过程中对机体造成的细胞核组织损伤以及其代谢产物,毒素干扰和破坏机体的局部或全身的正常新陈代谢或机能而造成。

副溶血弧菌
主要致病机理:产生一些毒素及酶,破坏虾体。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肝胰脏先是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发黑,后期肝胰脏开始发黄发白,直至死亡。对虾发病期间,通常上料很慢,空肠空胃,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病少量到排塘,时间一般为2~5天。

弧菌检测方法

对虾养殖中,取虾苗和虾塘水体在培养基上进行检测,菌落呈现黄色的是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蓝绿色为副溶血弧菌;虾苗幼体菌血症、对虾空肠空胃、烂鳃等主要病原菌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虾苗荧光病的菌原之一为哈维氏弧菌。

水体弧菌简易检测步骤:用1ml的一次性吸管,吸取待检水样(水样取底部或气泵处)→然后滴三滴(100ul)水样到弧菌培养皿上→再用涂布棒均匀涂布→放于36℃(或棚内24h)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12-18小时即可。

虾体弧菌简易检测步骤:用已消毒的镊子取虾少量肝胰脏→放于弧菌培养基上→使用涂布棒涂布均匀→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12-18小时即可。

弧菌病的防治:
对于弧菌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养殖中重要事项,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发现病原,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才能遏制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的爆发;

1.选择健康的虾苗
可以到白对虾协会或者相应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选择健康不带弧菌病原的虾苗,是养殖成功的首要步骤

2. 降盐度:由于弧菌不易在高盐低盐的环境下大量繁殖,这样养殖前期可通过降盐度的方法抑制弧菌繁殖,一般来苗时盐度是20,一天可降低3个盐度,将盐度降到10左右,之后根据当地水体盐度,一天升3个盐度,直至和养殖用水盐度一样,这种方法经过5天就可以将弧菌降到极低的水平。

3. 加大换水量:加大换水量可以将水中的弧菌排出,换入新水,稀释弧菌。

4. 控制温度:温度控制在26-28℃之间,水温低,虾体吃食消化慢,不易将体内的弧菌排出,温度过高,水体中弧菌繁殖较快,易发病。

5. 消毒杀菌:使用塘宁进行消毒杀菌。塘宁是新一代水产消毒剂,杀菌不伤藻,安全无毒无刺激,对鱼、虾、蟹无刺激,效果持久。

6. 改底:一些弧菌会附着在底部的土壤中,所以我们必须在改底。

7. 精准投喂饲料:最好是“少量多次”,一天投喂四餐,每餐控制在1~1.5小时之内食完为好,因为过剩饲料易成为弧菌生长的营养物质。

8. 水源:好的水源是养虾成功的关键,所以选择水源时,要远离化工厂以及养殖猪牛鸡鸭等地。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  电话:400-689-2213